將更重視能力和素養(yǎng) 新高考改革會像美國看齊嗎?

2019-02-14 11:18:33    點擊:5508


在2018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這與2017年1723萬人的出生人口相比,減少了200萬人。

不過,當把目光移到高考上,就能發(fā)現,2018年高考人數持續(xù)增加中。

1月18日,高考40年學術研討會暨《考試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2019)》發(fā)布會透露,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975萬,比2017年增加35萬人。

975萬考生中,錄取約715萬人,錄取率約為73%。從數字上看,40年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大為改觀,“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取得長足進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從1960年出生的人口開始計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快速上升。1990年出生的人口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適齡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睒I(yè)內專家表示。

據了解,2014年9月,國務院啟動了新一輪的高考綜合改革,配以精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以高考改革撬動教育改革,推動產教深層融合。4年多來,高考綜合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與此同時,高考綜合改革也面臨不少挑戰(zhàn)。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召開,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方向確定,高考改革需要再設計、再出發(fā)。高考改革又到了新的關鍵時期。

超三分之一適齡人口接受高等教育

高考作為國家大規(guī)模的高利害考試制度設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未來20、30年的人才戰(zhàn)略儲備,并進一步決定了國家的興衰強弱。

數據顯示,就教育規(guī)模而言,全國城鄉(xiāng)共有51萬所學校,在校學生達2.7億人,專任教師有1600萬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教育體量。就教育普及水平而言,我國2017年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高達79.6%,超過中高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高達99.9%;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高達103.5%,全國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高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8.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5.7%,同樣超過中高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事實上,分析2015年我國人口普查數據分析各年齡段人口的受教育情況可知,1990年出生的人口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適齡人口接受高等教育,這無疑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巨大成就。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正朝著更加專業(yè)、更加公正、更加透明這個大方向的。 “目前相對于世界的教育評價,中國還比較落后的,落后的原因在于: 評價權力過于集中、評價標準過于單一,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眱Τ瘯煴硎?。

“中國高考制度改革應致力于選拔和培養(yǎng)高精尖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通過調整現有教育資源,高質量興辦側重基礎研究和強化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兩種大學。與此同時,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主體要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向企業(yè)轉移。”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夏學民表示。

新高考改革到了關鍵時期

面對原高考招生中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主要有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區(qū)域、城鄉(xiāng)入學機會存在差距,中小學擇?,F象較為突出,加分造假、違規(guī)招生現象時有發(fā)生等。 經國務院教育部門經過幾年的謹慎討論、論證,2018年秋季在全國8個省大啟動的新高考改革。

據了解,新高考改革是恢復高考以來規(guī)模最大、涉及面最廣、任務最艱巨的一次改革。

此次高考改革在內容改革方面,主要任務就是如何在高考中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核心目標。近年來,教育部考試中心提出了“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所謂“一核”就是充分發(fā)揮考試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突出對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的考查。所謂“四層”,指的是學科考查內容分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四大層次。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人才標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八囊怼奔础盎A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著力解決“怎么考”的問題。

怎樣才能將“一核四層四翼”落實到具體的學科考試和命題設計中是高考測量需要關注的重點所在。

據了解,此輪高考改革的亮點之一,就是給予學生選科自主權。自主選科的“6選3”“7選3”模式,不分文理科,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為尊重學生在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組合上的選擇權,學校必須開設相應的教學班。學生的教育選擇權得以彰顯,走班制成為常態(tài),成為高中學校日常管理內容的一部分。

但與此同時,高中教育生態(tài)、學校內部日常管理迎來了新的沖擊和挑戰(zhàn)——上海市的“6選3”模式會出現20種組合,浙江省的“7選3”模式會出現35種組合。

事實上,在學科選擇方面,此輪高考改革的亮點之一是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特長,給予學生選擇科目的自主權,這種理念無疑是值得歡迎的。但是,考試科目的選擇不能違背最終的育才宗旨,要考慮大學教育需要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

在命題分級方面,2004年以來的分省命題模式逐漸收斂,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轉而推崇全國統(tǒng)一命題的模式。不過,分省命題的歷史性貢獻不應忽視,留下的經驗也值得好好總結和消化。在新的發(fā)展形勢下,既要重點依靠“國家隊”,也要適當培養(yǎng)“地方隊”,統(tǒng)分結合,讓不同的隊伍實現良性競爭和發(fā)展。

在錄取多元方面,伴隨著高等教育的蓬勃發(fā)展以及人才的個性化訴求,錄取的多元化路徑會進一步拓寬。進一步擴大高校自主權,規(guī)范大學自主招生,建立自主招生等相關標準,激發(fā)大學在錄取方面的制度創(chuàng)新設計應該是未來高考改革的方向。





考公選專業(yè)必看!最適配專業(yè)大盤點,竟只有 1 個純工科?
8月熱點及時評精選,絕佳素材積累!
新增67所保研資格高校!全部通過?。ǜ?33所保研高校清單)
民辦本科、???、復讀三大“賽道”優(yōu)劣勢全總結,誰的報考性價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