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能給氣質(zhì)加分,人且如此,高校亦然。反之則可能成為拖累項。
除了清北復交一眾名字響當當?shù)母咝?,對于那些不夠知名的學校來說,人們判斷它的好壞,大多是通過從地理再到校名含義進行的表面剖析。
常用套路有,“xx大學”要比“xx學院”高級,學校名字以“中國”打頭的自然不會差。大區(qū)打頭的一般要比省份命名的高級,省份命名的一般會比小地方命名的優(yōu)越。
在這樣的認知體系下,有一批高校明明實力不俗,卻因名字叫得不出眾,名聲也不怎么響。
比如名字里有“第二、第四”之類的字眼,一聽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念頭大概會是:這是不是個實力不怎么樣的大學?
01我也想第一,可惜坑被占了
在各路搜索引擎中,輸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或“北二外”幾個字,總少不了北二外是一本還是二本的爭論。
有網(wǎng)友發(fā)言說道:“中國沒有重點大學名字里有第二的,既然有了第二,那就是二本”。
“第二”這兩個字,幾乎抹去了北二外的實力。
1941年,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抗大)在延安成立,其下的三分校俄文大隊逐步發(fā)展成了延安外國語學校。1954年,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從那時起,“北一外”的坑就被占了。
到1964年,周恩來總理出訪亞非拉,深感國內(nèi)外語人才的匱乏,于是他主持新建一所外語院校。同年,以新華社外文干部學校為主的外語院校建立起來,順延只得使用“二外”的名稱。?
學校增加知名度,無外乎兩種套路。一種是為自己找個好的出身,如湖南大學追溯到宋朝岳麓書院,無愧于“中國歷史最久遠大學”,此外就只能改名了。
論起出身,由新華社外文學校做底子的北二外不算差,只是名字里的“二”一直沒抹去。
人家也不是沒想過改名,只是路途坎坷,至今也沒能取得新名。
02明明實力很強,卻被名字坑慘了
今天,那些名字看似卑微進塵土里的學校,實際上很多人都高攀不起。比如下面這10所——
1 五道口金融學院
一開始聽到這學校名字,以為是T大學生自黑“五道口男子職業(yè)技術(shù)學?!敝惖?,得知真叫這名,遂以為是野雞大學。(搜完后是不是頓時被自己的“無知”嚇到了?)
百度結(jié)果如下: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口號:培養(yǎng)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復興,促進世界和諧。
據(jù)說考研都必須要數(shù)學滿分的···
校名坑爹指數(shù):★★★★★
學校實力指數(shù):★★★★★
2 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的校園面積應該是松江大學城里最大的,即便放到整個上海來看,也算是排的上號的了。況且松江大學城的整個環(huán)境都非常美麗,建筑也設計的很有特色。東華大學有一個比較大的人工湖,給人一種很空闊的感覺,放到上海這種地方來說,真是難得。
這個原先叫做中國紡織大學的學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211重點高校,它的名字變遷見證了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高低起伏與曲折坎坷,可惜改名字后學校名氣嚴重下降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當初改名字也實屬無奈之舉,原本紅火的紡織行業(yè)由于國企改革等因素江河日下,不往綜合性大學方向靠攏招生都困難。
實際上除了化纖染織、服裝設計等等招牌專業(yè)比較強勢以外,機械及其它一些專業(yè)也很不錯,而且該校還有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模特班,整體是一個非常好的學校。
校名坑爹指數(shù):★★★★☆
學校實力指數(shù):★★★★
3 東南大學
很多北方人(主要是華北西北東北等地)居然不知道它!??!
教育部直屬的985、211重點高校,中國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四大工學院之一。
工科強校,文科也有特色。電子科學、交通運輸工程、建筑學、自動化、電氣自動化等專業(yè)非常強勢。即便對于江蘇省內(nèi)的學子來說,該校也是極為難考,招收的都是本省拔尖的學生。
校名坑爹指數(shù):★★★★
學校實力指數(shù):★★★★★
4?東北大學
同東南大學一樣,是教育部直屬的985重點高校,直接用方位當校名坑死多少好學校。當然從名氣上講,它的情況好多了。歷史比較悠久,且她不似東南那樣子不斷改名字,傳承極為連貫。可見名字就是一個招牌,一個學校、一個人沒事你別亂改名,否則別人還得重新認識你。
校名坑爹指數(shù):★★★☆
學校實力指數(shù):★★★★☆
5 暨南大學
是的,一般人都會馬上問,濟南大學?是老舍筆下的濟南吧,我知道,四面荷花三面柳。我還一城山色半城湖呢。夠啦,不鬧了好嗎?這個廣東前三,被譽為“中國第一僑?!?,是中國境外生最多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綜合性大學,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
校名坑爹指數(shù):★★★★★
學校實力指數(shù):★★★★
6 長安大學
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陜西省人民政府“四部一省”共建,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最早招收留學生和首批招收港、澳、臺學生的高校之一,擁有全國高校唯一的汽車綜合試驗場。學校坐落于十三朝古都——西安。
2000年4月18日,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與原西安工程學院、原西北建筑工程學院三所部屬高校合并組建并更名為長安大學。實力被校名掩蓋了~
校名坑爹指數(shù):★★★★★
學校實力指數(shù):★★★★
7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32所副部級建制的重點大學之一,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由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農(nóng)業(yè)部、水利部、國家林業(yè)局等16個部委和陜西省共建。
這是一所非常低調(diào)的985高校了,該校農(nóng)學、植物學、制藥、園藝、林業(yè)、獸醫(yī)、植物病理等專業(yè)為行業(yè)翹楚,為國家培養(yǎng)了諸多農(nóng)林方向的人才。
校名坑爹指數(shù):★★★★★
學校實力指數(shù):★★★★★
8 河海大學
河海大學簡稱“河?!?,地處歷史文化名稱江蘇南京,在古都南京成長起來的河海大學是一所擁有百年辦學歷史,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實施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國家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一流學科建設以及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其實河海大學無論地理位置還是學校實力都不錯,但因為南京牛校眾多,所以河海大學顯得略微低調(diào),加上名字確實有點“簡單粗暴了”,既不知道大學的地址在哪里,也無法讓人直觀地知道大學的主要實力。
第四次全國學科評估結(jié)果顯示,河海大學的水利工程專業(yè)媲美清華,被評為A+學科,僅此兩所。這充分證明河海大學在全國水利水電領域的超強優(yōu)勢。
校名坑爹指數(shù):★★★★
學校實力指數(shù):★★★★
9 西南交通大學
雖說在各交大有“交大一家親”的說法,不過對于西南交大來說,比起其他三家,雖源于同宗,但獨偏西南,十分低調(diào)。西南交大坐落于成都,由教育部、原交通部、四川省共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高校,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
校名坑爹指數(shù):★★★
學校實力指數(shù):★★★★
10 江南大學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江南那么大,很多人看到這大學名,肯定會猜,江南大學是江蘇的?江西的?浙江的?很多人以為江南大學頂多是個二本。
其實江南大學坐落于有太湖之濱的江南名城無錫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輕工業(yè)高等教育為特色的高校,被譽為“輕工高等教育明珠”,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它曾經(jīng)名為無錫輕工大學,由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并組建。
如今的江南大學實力也很強悍,去年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江南大學憑借輕工技術(shù)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兩門學科入選成為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之一。
校名坑爹指數(shù):★★★★
學校實力指數(shù):★★★★
能考上像上面10所這樣的大學,在全國1000多萬考生中占比也僅有12%。
事實告訴我們,動輒上80%的高考錄取率背后,大部分人拿不到本科學歷,哪怕是個三本。而將所有的本科人數(shù)加在一起,覆蓋的也只是極小撮的中國人。
高校改名字不是今天才有,在過去幾十年里,改過名字的學校數(shù)不勝數(shù),沒改過名字的反倒是鳳毛麟角。
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高校改名不只是單純的名字變更,這背后暗含了一條高校生存的利益鏈條。高校改名,有時也是迫于現(xiàn)實利益的考量,就例如上海電力學院,近兩年改名大學之后,分數(shù)線蹭蹭上漲!
在各種制度設計之下,高校面臨著種種考核,考核結(jié)果直接決定了高校將會被劃入某一特殊群體(如985、211陣營)。一旦評級上升,好處就是實打?qū)嵉慕?jīng)費銀兩。
如今高校圈對建設“雙一流”大學趨之若鶩,其本質(zhì)與改名并無區(qū)別。
于是,眾多高校為了能在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鳥槍換炮,開始爭相改名。從1981年到2010年,79%的高校改名或除名。2012年到2017年短短的五年間,有200所高校改了名字。
有一個段子——
西北某考生,矢志從醫(yī)。第一年高考,考上了瀘州醫(yī)學院,到校一看,不滿意,于是返鄉(xiāng)復讀。第二年,考上了四川醫(yī)科大學,到校一看,原來是瀘州醫(yī)學院。于是又返鄉(xiāng)復讀,第三年高考,成績再上一層樓,這次考上了西南醫(yī)科大學,到校后發(fā)現(xiàn),還是瀘州醫(yī)學院。
高校改名潮幾乎每年都會涌現(xiàn)一次,據(jù)統(tǒng)計,過去20多年中,在2000多所公辦高校中,有將近一半高校改過名字。??粕駷楸究疲皩W院”改名 為“大學”,把校名中的“農(nóng)業(yè)”“煤炭”“鐵路”“地質(zhì)”等字眼去掉,改名“科技”“理工”等,總之是向?qū)哟胃摺⒌赜蚍秶?、學科門類更廣、類型更強 的方向來改?!靶胁桓?,坐不改姓”的經(jīng)驗,至少在中國高校中不適用。
成功改名,可以提高學校知名度,讓學校以及師生更有面子,還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投入,吸引優(yōu)質(zhì)的生源,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情。不過,改名也有改名的煩惱,比如瀘州醫(yī)學院更名的歷程就一波三折。當然,更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積極的,有些學校幾經(jīng)周折改名之后,得不償失,影響力反而變?nèi)趿?,甚至有的不得不改回來?
一所大學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種無形資產(chǎn),早已和學校的辦學理念、治學風格緊密融合在一起。更改校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使學校與其辦 學歷史和辦學理念形成割裂。
如果改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固然好;如果改名不能,那么它不過是“換湯不換藥”。